.

千年古县(涿州市)简介

2016-10-02 17:05浏览数:9445 

一、政区简况

  涿州市[Zhuozhou Shi]  位于河北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度44分-116度15分,北纬39度21分-39度36分之间。西南距保定89公里,距石家庄210公里;北及东北分别与北京市房山区及大兴区接壤,市区距北京天安门62公里;东临固安县,西接涞水县,南靠高碑店市;东距天津150公里。市委、市政府驻地在双塔办事处辖区,范阳西路中段北侧。市境东西横距36.5公里,南北纵距25.5公里,市境线长142公里,全境总面积742平方公里,总人口61.9万。市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0万。全市辖双塔、桃园、清凉寺3街道办事处,1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林店、高官庄、码头、东城坊、东仙坡、百尺竿6镇及义和庄、刁窝、豆庄、林家屯、孙家庄5乡;405个行政村,422个自然村,为河北省辖县级市,保定市代管。被河北省列为**开放城市。

二、县(市)地名来源及演变

   (一)涿州地名由来

  “涿州市”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涿”字本义,据《说文解字注》释:“涿,流下滴也。”“今俗谓一滴曰一涿,音如笃。”古涿鹿多山,山泉下滴成溪,东南流为涿水。《读史方舆记要》载:“涿水,在州北三十里,源出保安州涿鹿山,流至州北,又南合于挟河。”涿地处涿水东南而得名涿。《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战国·诸侯称雄形势图》的标志中,燕境有“涿邑”;《元和郡县志》、《读史方舆记要》、《天府广记》等史志中均有“春秋战国为燕之涿邑”的记载。“涿邑”为“涿”名之始。秦置涿县,西汉置涿郡,唐置涿州,皆因涿水而得名。今之涿州市名,源自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二)政区沿革

  涿县辖境,春秋战国为燕之涿邑地。秦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四十郡,在广阳郡设置涿县,县治在今涿州城(即战国之涿邑)。西汉高帝6年(前201)置涿郡,治、辖涿县。三国魏黄初五年(224),涿郡改为范阳国,治所仍在涿县。魏黄初七年(226),范阳国废,改称范阳郡,属幽州,涿县仍属之。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范阳郡复称范阳国,涿县仍属之,仍为治所。南北朝时,北魏登国初年(386)范阳国改为范阳郡,涿县属之并为治所。唐武德七年(624)涿县改为范阳县;大历四年(769)始置涿州,州治在范阳县。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范阳县随涿州沦入契丹,仍称涿州,置永泰军属析津府。宋宣和四年(1122)收复涿州,范阳县属燕山路涿州;七年(1125)涿州、范阳县为金所陷,范阳县属金中都路涿州。元太宗八年(1236)涿州升为涿州路,中统四年(1263)又降为涿州。明洪武初年,范阳县并入涿州,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改隶京师顺天府。清代因之。1913年,顺天府改称京兆特区,涿州降为涿县;1928年,撤京兆特区,涿县隶属河北省。抗日战争爆发后,涿县沦为日伪统治。抗日根据地开辟后,因抗战需要,县境以平汉铁路为界,东西两侧各与毗临县组成抗日民主联合县,路东先后称“涿固新容县”、“涿固新县”、“涿新县”、“涿良宛县”;路西则称“房涞涿县”“涞涿县”。从属关系也时有改变。1948年12月,涿县全县解放,先后属冀中区十专区及察哈尔省平西专区,1949年8月,涿县恢复原建制,划归河北省保定专区。1958年底,将新城县、雄县及涞水东部平原地区并入涿县,仍称涿县,治所迁往高碑店。1961-1962年间,雄县、新城县、涞水县相继析出复置,涿县恢复原建制,治所迁回涿州城内。1986年9月撤销涿县设立涿州市(县级市),由河北省保定地区代管。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涿州市由保定市代管。

(三)涿州市聚落地名命名及演变特点

  **,古老地名多。涿州市地名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比较确切的聚落名称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如展台村,相传为燕国国君拜乐毅为将在此筑台,以乐毅登台拜印伐齐大展其才之意得名;刘备故里大树楼桑村,因村西北有一巨大桑树,枝叶繁茂,层荫如楼,故名,以此还派生出黄楼桑、泰楼桑、楼桑铺等村名;还有郦道元故里道园村,因郦姓在此立庄,原名郦庄,也曾叫郦亭。郦道元成名后,为纪念他,以其名改为道园村,元世祖六年(1279)该村被大水冲为东西两段,又分别取名西道园村、东道园村。据考证的395个自然村统计,春秋战国时期建村落5个;秦汉时期建村11个;隋唐时期建村34个,占总数的8.6%;宋元时期建村86个,占21%;明代永乐年间,置涿鹿三卫于涿州,卫所军士携家属大量涌入,使境内自然村剧增,新建村116个,占29.3%。总计建村千年以上的占25%,500年以上的占63%。

  第二,以名胜古迹和历史典故命名多。由于涿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和历史典故多,且知名度高,而以此衍生出地名。如楼桑庙村,以刘关张三义庙得名;大石桥村,以紧靠拒马河永济桥取名;岐沟村,以古代战略要地岐沟关得名;北坛村,相传黄帝斩蚩尤后,曾临时建都于涿县,设有四坛八庙,北坛即四坛之一,元朝年间重修此坛,并设专官看管,后在此建村名曰北坛。当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市区许多新开辟的街、区、路,学校、公园、酒店等则更注重以名胜古迹或历史典故命名。如市区的双塔、桃园、清凉寺三个街道办事处,鼓楼大街、文昌祠街、教军场街,范阳路、桃园路、冠云路、华阳路,三义小学、桃园酒店等等。

  第三,以初始居住人或聚落氏族大户的姓氏命名多。有单姓的,如冯村、赵庄、常店;有双姓的,如丁蒋庄、阎马庄;有单姓加家字的,如邸家场、杨家楼、刘家园;有地理环境冠姓的,如徐肖街、黄楼桑、郑当陌;有掌故冠姓的,如王御史庄,等等。据统计,在全市422个自然村中,以冠以姓氏命名的村有98个,占23%,是聚落命名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

  第四,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地名因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行政区域、隶属关系的变更或自然因素发生变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名的多,有的几经变异,至今已经面目全非。一是朝代更替而改名,如涿县是秦所置并命名,西汉改为涿郡,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名垣翰,三国魏黄初七年(226)改为范阳郡,北宋宣和时改名涿水郡,元时改为涿州路。二是简化与雅化,把书写繁琐、称呼累赘、重名、不吉利、不悦耳的名字进行简化、雅化而改名,如边各庄原名鞭搁庄,后因村名欠雅改为边各庄。石佛村原为烂榆树村,后因挖井时挖出一尊高大石佛像,以吉利文雅之由改名为石佛村。挟河村原名“邪河村”,据传该村北面的牤牛河,河水凶猛,瞬息涨落,难以预料,尤其雨季,水涨如排山倒海,水落则裸露河底,因此古时驿马常因河水难渡耽误期限,都以牤牛河水凶猛奏闻,而皇帝也无可奈何,故人们称之为“邪河”,河南岸这个村就称之为“邪河村”,清朝光绪年间,有赵姓宦官在此定居,将“邪”字改成“挟”字,以取狭制之意,遂成挟河村。三是因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而改名,如西找子营村,建于宋代,原名西里屯。宋太祖赵胤之子丢失,文武官员在此找见,赐名找子营,后该村扩大成两个村,分别为西找子营、东找子营。四是体制、行政区域或隶属关系的变化而改名,如涿州中学,自始建以来,曾先后名涿县中学、察哈尔省立涿县中学、河北涿县**中学、河北涿州中学等。

   (四)涿州城区演变及城市建设现状

  涿州城区已有2300多年历史,春秋战国时为燕之涿邑,秦于此置涿县,属广阳郡。汉高帝6年(前201)置涿郡。自此遂为郡、州、县治所。清康熙版《涿州志》载:“涿城旧传筑自颛顼”,原为土城,明景泰初,知州黄衡砌以砖石。城周9里59步(合4598米)。东北隅内折,西城内凹,俗称“卧牛”。清康熙6年,知州李熏重修,北门增筑外郭。

明代县城的营建是经过周密规划和精心设计的。当时城区南北大街形成县城的中轴线,长1.5公里。城内原有街巷74条。南北大街中部有鼓楼(即通会楼)是城的中心点。鼓楼是全城的最高点,人站在此楼鸟瞰全城,尽收眼底。街道规划整齐划一,疏密有致,相互对称,布局科学严整。城外有四关,出城即为农村。以城关命名的村有北关村、东关村、南关村。西关因靠拒马河,地洼易涝,只有几户人家。城区的规模和轮廓一直保持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区行政区划命名为城关镇(1983年改为涿州镇),为县政府治所,下辖5个街道居民委员会,7个生产大队(行政村)。当时城内尚有大片农田,并有3个农业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涿州人民开始对县城进行规划,有步骤地综合治理和扩建,初期主要是县城内的改造,扩宽路面,在主要街道进行路面硬化,架设路灯,铺设给排水管道,增设商业、金融、文化、教育、服务业等设施,城区面貌和城市功能逐步改善和提高。

1966年将南城墙外的一条东西向土路铺设成沥青路面并通达火车站,路面宽不足6米。1975年城市建设开始向旧城区外扩展,把南城墙外的沥青路拓宽改造成了一条城市主干道,宽32米,其中沥青路面宽2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6米,西起107国道,东至京广铁路,全长2.02公里。因涿州古称范阳而命名为范阳路。

1978年底,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涿州城市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范阳路两侧逐步建起了高楼,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医疗、金融、邮电、餐饮服务、行政机关等设施逐步兴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中国煤田地质局、化工部地质矿山局、铁道部建厂工程局等中央部局机关相继入驻范阳路两侧。1982年开始修建范阳路立交桥,该桥位于范阳路东口与京广铁路交叉处, 1984年正式通车。1985年,范阳路从立交桥向东延伸到教军场街。

   1986年9月,撤销涿县建立涿州市(县级市),市区以涿州镇(老城区)为基础扩入14个村,划为双塔、桃园、清凉寺3个街道办事处,下辖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36个行政村,总人口127200人,其中城市人口68785人。市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区内有地师级单位11个,县团级单位44个,县直机关78个。初步形成了以旧城为主的生活居住区、城南新辟的行政区、商业区和城东的新型工业区、仓储区的格局。城区有纵横交织的20条主干道和28条街道,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正是在老城区改造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这一时期,古城墙被渐次拆除铲平,古城址被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现代建筑所掩盖,没有了任何痕迹,仅存西北隅一段。为保护仅有的一段古城墙,2007年在这段古城墙西面建起了古城墙公园。

1991年在市区以东建立了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2.28平方公里,与市区连为一体。1992年7月被列为省级开发区。1996年,随着乡镇机构改革与合乡扩镇,塔上乡撤消,并入清凉寺街道办事处,市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范阳路也向东延伸至京珠高速公路,全长6.5公里,并分段命名为范阳西路、范阳中路和范阳东路,路两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范阳路成为了贯穿市区东西的一条繁忙的主干道和繁华亮丽的行政、生活及商业大街。进入21世纪,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市区内,自1984年范阳路**座公铁立交桥建成通车,到2005年,公铁立交桥已达6座。至2007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市主干道和商业街、居民街巷纵横交织,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经过改革开放30年,城市面积比老县城面积扩大了19倍。一座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

三、地理特征

  涿州市地处河北平原西北部太行山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20~70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成分丰富,宜耕性强,适应性广,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故有“幽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称。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地热和砂石料资源。涿州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四季分明,春季温和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为11.6℃。其中1月平均气温为-5.4℃,极端最低气温-24.7℃(1966年2月22日);7月平均气温为26.1℃,极端最高气温41.9℃(1961年6月10日)。年日照256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17毫米,年最高降水量1145毫米(1956年),年最低降水量247毫米(1965年)。农作物生长期274天,无霜期184天。

  境内河流有6条,分属海河流域的大清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属永定河水系有永定河;大清河水系有北拒马河、白沟河、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除拒马河上游有泉水补给外,其它多属季节性河流。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降水量超常年份外,各河流全年都基本无水。河道总长111.85公里,河网密度0.2公里/平方公里。

四、经济发展状况

  涿州历史上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水稻、甘薯、谷子、豆类、花生、棉花、芝麻以及各类蔬菜、瓜类、水果。涿州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原始产区始于南北朝,已有1400年的历史。以大、小邵村为中心的“稻地八村”,素有“小江南”之称。“邵村花田”是“涿州八景”之一。所产稻米品质好,柔润清馨,色香味俱佳,在华北地区可与天津小站稻媲美。明、清两朝,皆将其列为贡品,故有“御米”之称。稻田种植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初达到**,有近7万亩左右。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的下降,自流泉基本干涸,水稻面积减少到20世纪初的4~5万亩左右。

  近年来,涿州农业结构调整渐入佳境,突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向高新技术和产业化迈进。“节水农业、创汇农业、订单农业、绿色农业”成为时尚。形成了以花卉苗木、高档蔬菜、畜禽产品、贡米为主导的农业结构新格局。相继建成“牛满江生物示范基地”和东方、润生、绿色巨人、绿苗等无公害蔬菜基地,培育壮大了华乐种苗、远大养殖、中国农大科技园区等一批龙头企业。全市花卉苗木面积已达4.5万亩,成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1.8%,“森林涿州”已经形成。

  工业经济凸显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涿州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吸收和利用京津的人才、科技、资本、市场和信息等资源,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活力,以凌云工业集团、华夏实业集团、华北铝业、国家冶金精细品种中试基地等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三高一无”(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无污染)工业群体已具规模优势,形成了铝加工、机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和包装五大支柱行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家,共涉及22个行业。全市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企业达到52家,省级以上先进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33家。2006年,包括航天信息产业基地、钢铁新材料产业园、河北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有96个,总投资达到了183.1亿元。

  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迅猛。涿州把挖掘、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三义宫、郦道元故居、张飞古井、卢植故里、邵雍故里、辽代双塔、明代药王庙、永济桥等一批人文历史资源和文物古迹进行了发掘、重建和维修。以中央电视台涿州影视拍摄基地和京都旅游度假区为龙头,谋划建设了东京都高尔夫球场、京都新世纪高尔夫球场、京南花园度假区和北拒马河生态园等旅游休闲项目。“会展经济”成为涿州旅游业新亮点,每年接待外埠各类会议300多个。2005年涿州市委、市政府集中民间和专家的意见,制定了《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规划》,明确了“一城五区”的发展框架,提出恢复涿州古城的总目标,“一城”即恢复涿州古城风貌,包括修复双塔、恢复通会楼、修复古城墙等。“五区”即三国文化景区、卢氏文化景区、郦学文化景区、易学文化景区、影视文化景区等。一大批人文历史资源已经和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涿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涿州交通便利,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北京917路公交车、北京旅游专线来往京涿。北京七环路涿州段、涿(州)密(云)高速公路、张(家口)石(家庄)高速公路涿州支线、京白连接线、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大的交通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前除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外都将竣工运营。涿州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陕京天然气管道在涿州设有供气口,一期工程已具备供气能力,日产10万吨的城市集中供水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两个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有一个投入使用。

涿州生活服务设施完备,拥有诚信宾馆、阳光休闲俱乐部等星级酒店12家,大型连锁超市6家,综合性医院8家,能够满足餐饮、住宿、健身、娱乐、购物、医疗等各种生活需要。

  涿州素有重教兴学之风。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62所。有高等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5所,普通中学33所,职中3所。科研机构20余家,拥有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幼教工作为全国先进市,“特教”工作受国家通报表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于2008年全部免收学杂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8%,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迅猛崛起的“五大园区”(以高科技工业项目为主体的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上市企业凌云集团为依托的松林店工业园区、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生产示范基地为先导的中国农大涿州农业科技园区、以高尔夫球比赛及旅游休闲为特色的京都旅游度假区、以中央电视台涿州影视基地为核心的码头旅游度假区),是涿州精心打造的发展平台。“五大园区”软硬环境良好,扩充了项目的承载力、吸引力,生产要素不断聚集显现出产业集群的规模竞争力,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涿州开放引资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若干政策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使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涿州投资办企业。

 “七五”期间,涿州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十强县(市)行列,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综合改革试验县(市)”,1996年提前实现小康目标。2001年,涿州进入全国最发达100县(市)行列,排名第99位,并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2年,涿州进入“全国教育先进工作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被河北省政府列为“全省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示范市”。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48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62亿元,同比增长13.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960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同比增长7.1%。2005年,涿州跨入了“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和“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行列,同年涿州市被河北省政府赋予“设区市”同等审批权限,为涿州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2004年,涿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借用外脑,聘请专家把脉涿州,经过反复论证,制定了《涿州市关于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指导意见》、《2004-2020年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涿州市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2005-2020)》三大主体发展规划。三大规划为涿州制定了三大主体发展战略:“工业立市、以城兴市、借京强市”,绘就了实现“三步走、翻三番”,打造“宜居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京郊生态卫星城”、“京南保北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蓝图。


五、文物古迹

  涿州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商旅辐辏。考古资料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息繁衍,久盛不衰,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这里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历代均为郡、州、县治所。涿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有新石器时代以来各时期的遗址、遗迹,有雄伟壮观的塔寺宫庙,有历代名人的故居故里,有明清帝王下旨或口喻建造的宫寺桥闸。据涿州市有关部门文物普查统计,至2006年6月,涿州市有不可移动文物14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一般文物保护单位71处。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

涿州双塔  位于涿州古城东北隅。两塔南北对峙,南塔称“智度寺塔”,北塔称“云居寺塔”,因寺而得名。史载两座寺院建于唐代,不知毁于何时,各仅存佛塔一座,合称“涿州双塔”。均为八角形仿木结构楼阁式空心砖塔。南塔五级,通高44米,始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北塔六级,通高56米,始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两塔内壁皆雕有佛像和壁画,每层均辟有东西南北四个券门,每级八角下悬大铁铃,檐下悬小铁铃,迎风叮咚作响。双塔均呈辽代建筑风格,历史上是涿州代表性建筑。由于双塔造型优美,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赞咏,“双塔晴烟”为“涿州八景”之一。

1982年7月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按国家文物局指示,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涿州市文物保管所委托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双塔进行全面勘察测绘,并制定了加固修缮方案。2001年3月18日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负责施工的双塔修复工程正式开工。截至2005年8月南塔完成主体修复工程,开始北塔的修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济桥  俗称大石桥。位于涿州古城北1.5公里处,横跨拒马河之上,为九孔单路石拱桥。是历史上十八省通衢之冲要,京南形胜之所在。该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名“巨马河桥”。万历十六年(1588)重修,天启六年(1626)桥毁又重建。其后因河道南移,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直隶总督方观承奉旨在旧桥南建九孔新桥,且向南延砌堤型引桥,下设涵洞二十二个;北侧将旧桥按涵洞形制改砌与新桥相连,设有涵洞十八个。桥两端有牌楼、茶亭、御碑亭等建筑。桥北路西侧,原有碑亭一座,六柱攒尖式,黄琉璃瓦顶,内有“乾隆御敕”石碑一幢,乾隆御书满汉碑文。南引桥石碑为李鸿章书“永济桥”之亲笔。横跨北引桥,有八柱大厅一座,俗称“九间厅”。厅上北面匾额书“千间大庇”,其联云“永济锡嘉名、经宸翰荣颁、玉蝀金鳌、同瞻胜概;雄州当要辖、仰神畿高拱、梯山航海、咸底荡平。”南面书“一叶通津”。柱上对联为“十八省通衢,冠盖如云,斗大一州供亿苦;二千年旧郡,河梁落日,车停片刻感怀多。”桥南端牌楼一座,北面匾额“黄涧清风”,南面匾额“万国梯航”。桥两端牌楼匾额、对联皆为乾隆皇帝亲笔。永济桥建成后,在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多次修复,设置一如往昔。桥南北建筑物,毁于1917年洪水,御碑亭在“文革”初拆毁。

由于该桥跨度大且造型优美,远看似一道彩虹横跨两岸,被誉为“拒马长虹”,是“涿州八景”之一。1993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涿州市文物部门对永济桥及两端堤型引桥进行了初步探查与试掘,同时发现御碑亭平台遗迹。永济桥由三部分组成,即主桥、南北引桥,全长627.65米。**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亲笔题词“****长石拱桥”。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门闸  位于涿州市义和庄乡北蔡村北3.5公里永定河右岸。此闸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原为草闸,为引牤牛河之水入永定河借清刷浑。后因河底淤滞,高于牤牛河,其作用遂废,改建减水坝。因“仍不保岁月之安”,于宣统元年(1909)将坝再改为石闸,并保存至今。

金门闸共15孔,南北总长106.6米,占地面积8335平方米。石闸由石坝台、石雁翅、石鸡心垛、石龙骨、石坦坡、石海墁等组成,所用石块之间均由铸铁“银锭扣”相连,构造坚固、规模宏大,有北方“都江堰”之美誉。金门闸现还保存乾隆题诗碑、同治重修减水石坝碑及宣统重建金门闸碑各一通,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1993年7月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

古遗址(2处)

青岗遗址  位于东仙坡镇青岗村西南。高出地面3~5米,西南高,东北底,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文化层厚0.8米。遗址有文化层、红烧土层等。遗物有陶片、瓷片、瓦片等。

**期陶片以细泥红陶为主,有较少量的夹砂灰陶,均为素面。器形有钵、鼎、壶、盆等,其中红顶钵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代表器物。第二期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和弦纹等,器形有鬲、盆、罐等。第三期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主要纹饰有绳纹和弦纹;器形有鼎、罐、盆等。遗址时代为新石器至战国。此遗址已破坏。

杜村遗址  位于东仙坡镇杜村东北。高出地面约3米,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文化层厚1.5~2米。遗迹有灰坑、红烧土及夯土。采集标本有石铲、石斧、红褐陶双耳罐、鬲足、绳纹小口罐、陶豆柄、绳纹板瓦等。出土有红褐陶鬲、矮足红陶鬲、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完整器物。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古遗址。但已严重破坏。

古墓葬(3处)

半壁店墓群  位于市区南部半壁店村、西管头村一带。20世纪40年代,尚存地面封土40余座,现仅存5座。其重点保护范围是半壁店村东,东管头村北四号封土周围1500米;一般保护范围在重点以外周围500米。当地人平整土地时挖掉封土,其下大都有砖室,有的地带是单室,也有地带有耳室、墓道等;墓内曾出土过陶兽、陶灶、陶仓、五铢钱及各种陶制器。系东汉时代墓群。

高官庄墓群   位于高官庄镇北高官庄村北。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0米,原有封土已平掉,现高出地面约0.5米。经调查,多处砖室已被人拆毁,文物流散。认定为汉代墓群。

史邱庄古墓  位于双塔办事处史庄村。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旧志及原墓碑记载为明代兵部尚书史道之墓。原有石像生,20世纪50年代仍排列于神道,“文革”时埋于地下。墓址为菜地及民房所掩。

古建筑(5处)

胡良桥  位于东仙坡镇下胡良村南胡良河上。桥长69米,宽9.14米,由分水石至桥面高4.43米,为单路五孔石桥。桥两侧有望柱、栏板、地袱,望柱头雕方形卷叶,栏板、望柱各33块,均为素面无饰。桥下有五个孔,中孔**,其余孔由中间向两侧递小。胡良桥始建年代与拒马河桥相同,均为明万历二年。

楼桑三义宫  俗称楼桑庙,位于松林店镇楼桑庙村。始建于隋代(关于三义宫始建年代,明清时期的史书与碑文记述为唐乾宁四年,涿州市档案局原局长刘桂郁先生于2001年考证为始建于隋代。见桂郁著《兰台余韵》之《以讹传讹500年》一文)。初名“蜀先主庙”,元改名“汉昭烈帝庙”,明更名“三义宫”。金、元、明、清历次修葺。原建筑占地2.7万平方米,坐北朝南,自南而北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马神殿、关羽殿、张飞殿、正殿、后殿,是一座有三进院落和30余间殿房的宏伟建筑群,是祭祀三国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祠堂。从前,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刘备生日。一说是刘、关、张三结义的日子),这里举行迎神庙会,名为“楼桑春社”,热闹非常,是“涿州八景”之一。可惜经过“文革”浩劫,该庙破坏殆尽,主要建筑只剩一座书有“敕建三义宫”的庙门、院内的明代重修时立的石碑以及“风雨竹”碑的壁照。

原三义宫建筑,山门为歇山式布瓦顶小式建筑,东西长12米,南北宽6米。山门外面正中有匾额“敕建三义宫”。山门往里有马神殿3间,为悬山小式建筑,内有红白两匹木雕马,一为刘备之“的卢”,另一为关羽之“赤兔”,马旁均有马僮一名。再往里是正殿5间,祀刘、关、张,两旁有站将。东配殿祀关羽,西配殿祀张飞。后殿当中塑武侯诸葛亮及庞统;西3间为后主刘禅、关兴、张苞“少三义”;东3间为孙尚香和甘糜二夫人。原有“风雨竹碑”,初看是幅竹画,左边一丛竹叶倾斜,如被狂风吹拂,名为“风竹”;右边一丛竹叶下垂,似遭暴雨淋浇,是为“雨竹”。细观则可发现,两丛竹叶组成了四句诗:右为“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左为“莫嫌孤叶淡,终久不雕零”。相传为关羽身陷曹营后,曹操劝降时,关羽以此答之,巧妙地以画赋诗,以诗抒发“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傲骨情操。

千百年来,刘关张桃园结义早已成了仁义忠勇的化身,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典范。三义宫一直为京畿名胜,曾吸引历代帝王将相和贤达名流,来此感受天下英雄气、人间忠义魂,并留下了许多诗文。1997年7月,三义宫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和三国文化,涿州市政府进行组织,各方共同努力,于1995年9月开始依原貌修复三义宫,1998年10月正式对游人开放,2001年2月,经三义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完善。同时恢复了“三月二十三”传统庙会。三义宫作为涿州旅游一大亮点,游客逐渐增多,满足了国内外游人瞻仰古景、追念前人的愿望,海内外游客频频光顾,亲领中华民族文化之魅力。

涿州药王庙、涿州清行宫  位于涿州市区南关。此处原有三组建筑:西部为药王庙,东部为宝庆寺,后改作行宫;中部为三义庙。现三义庙已无,仅存药王庙后殿一座,行宫中殿一座,中殿前假山一处。

据《涿县志》载,药王庙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该庙前祀神农,中祀弥勒,后为大悲阁八十一楹,共三进院落。每年夏四月、冬十月有庙会。初系明朝月空和尚经手建立,后传至十二代明宽和尚,于庙东院开设丛林,定名曰“宝庆寺”。由于大悲阁倾危,于1939年拆除改为平殿,额书“大放光明”。现存建筑为单檐硬山小式建筑。布瓦顶南向。建筑面积为762.38平方米,通高9.7米,前檐高5.3米,台基东西宽23.55米,南北长15.45米,面阔5间,进深5间,月台高3.35米,东西长32.10米,南北宽23.75米。月台正南面有17级汉白玉石质踏跺,两边垂带改为砖砌抹青灰面,踏跺南北长5.10米。

殿之结构为9檩,大木小式作法,前廊彩画为龙锦枋旋子烟琢墨石碾玉,廊骨明间、次间、稍间等均为雅伍墨旋子彩画。前廊东西廊芯绘有哼哈二将像;明间走马板绘水墨云龙戏水图;东西次间分别绘月空和尚择地建庙图和乾隆皇帝驾幸涿州兴建行宫图。1986、1989、1990年省文物局先后三次拨款维修此殿,并重立清代道光年间重修药王庙碑一通于月台上面东侧。(注:此碑文系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丹)。

行宫位于药王庙东院,原名宝庆寺,系明崇祯年间(1628~1644)所建。清乾隆帝南巡,改寺为行宫。

据州、县志书载:行宫原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建筑为:宫门、假山、中殿、后殿。宫门内东西有两廊,直达假山。中院有东西配殿,后院也有东西配殿。

后院以后有土阜,上有小亭,土阜西侧有一小楼。现存中殿,大木小式单檐布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宽21.05米,南北长11.70米,月台至前檐高5.18米。屋顶吻兽皆无。殿内彩画为苏式,具有明末清初的特点。

涿州学宫(又称孔庙、文庙)  位于城内文昌祠街。是涿州现存古建筑中惟一大式砖木结构建筑。

学宫始建于唐代,金、元、明、清均有修葺。原庙规模宏大,有大成殿3间、东西庑各5间、戟门一座、名宦乡贤祠各3间、神厨5间、祭器库5间、泮池一、石桥3座、棂星门3间、文昌祠3间、启圣祠3间、明伦堂5间、博文斋5间、约礼斋5间、尊经阁3间、敬一亭3间,是一组有60余间殿堂的古建筑群。1987年文物普查时,仅存大成殿,其余毁坏已久。大成殿四周为涿州市医院。1990年,学宫殿前发现历代修葺学宫石碑五幢。1991年市政府拨款对学宫过厅进行了修葺,但大成殿顶部两坡瓦件破损,椽飞已朽。1997年市医院投资重修了大成殿,时涿州市档案局局长刘桂郁和文保所所长杨卫东合作撰写了《重修涿州孔庙大成殿记》碑文。碑载大成殿重修工程:

“遵循‘揭瓦修缮,局部复原,整修如旧’原则,严密组织,精心施工。对木柱梁架拨正取平,斗拱修补调正,檩木桷椽新作,翼角、飞头、翘飞、板瓦、筒瓦、勾滴、套兽、垂兽、走兽、正吻等均新置。大殿及月台周边饰以玉石栏杆。地面细墁方砖,门窗檐檩梁柱皆彩绘。自本年八月起工,十二月工竣,耗资四十余万元。期间,医院领导及董其事者终朝巡视,严格把关,工匠精雕细做,废寝忘食。仅百余日,竟使大成殿美轮美奂,灿然如初。涿州上下为之赞誉,省、市文物部门为之惊喜。”

(3)、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

古遗址(32处)

沿家村遗址  雪山一期、商、战国、汉。东仙坡镇沿家村东南。

松林店遗址  夏家店下层文化。松林店镇松林店村西南。

东鹿头村南遗址  商。东仙坡镇东鹿头村南。

兴旺村遗址  商、周、战国。东仙坡镇兴旺村东南。

上坡村遗址  商、春秋、战国、汉。东仙坡镇上坡村东北。

西鹿头村南遗址  商、战国。东仙坡镇西鹿头村南。

中胡良村遗址  商、战国。东仙坡镇中胡良村西北。

高官庄遗址  商、战国。高官庄镇北高官庄村北。

尚庄村北遗址  商、战国。东仙坡镇尚庄村北。

义和店村遗址  商、战国、汉。松林店镇义和店村。

王家坟遗址  商、汉。东仙坡镇王家坟村北。

刁四村遗址  西周、战国。刁窝乡刁四村西北。

韩村村西遗址  周、汉。松林店镇韩村西。

西乡故城遗址  汉。东仙坡镇上坡村西北。

辛街遗址  春秋、战国、汉。码头镇张村辛街西北。

孟家街遗址  春秋、战国、汉。码头镇张村孟家街西北。

沿鲁村遗址 春秋、战国、汉。开发区沿鲁村西北。

东张村村北遗址  春秋、战国、汉。刁窝乡东张村北。

西杨胡屯村北遗址  战国。东仙坡镇西杨胡屯村北。

临紫头村遗址  战国。东仙坡镇临紫头村北。

兴盛屯村西北遗址  战国。孙家庄乡兴盛屯村西北。

西庄头村西遗址  战国。松林店镇西庄头村西。

前铺村遗址  战国、汉。孙家庄乡前铺村东。

夏辛店遗址  战国、汉。松林店镇夏辛店西南。

岐沟村遗址  战国、汉。松林店镇岐沟村南偏西。

张沉村北遗址  汉。松林店镇张沉村北。

东古邱村东遗址  汉。孙家庄乡东古邱村东。

刁二村遗址  汉。刁窝乡刁二村东。

岐沟关遗址  唐、宋。松林店镇岐沟村。

清凉寺故址  辽。涿州城东北隅史庄村东北。

涿州古城遗址  明。涿州城西。

练庄八·一三惨案遗址  1937年。东仙坡镇练庄村。

古墓葬(7处)

卢植故里·卢植墓  汉。清凉寺办事处卢家场村。

陶家屯古墓  五代。东城坊镇陶家屯村南。

大柳村古墓  元。刁窝乡大柳村北。

窦吉祥墓  明。东城坊镇大团柳村北。

练庄冯铨墓  清。东仙坡镇练庄村东。

蚩尤冢遗址  民国重建。城西北街19号三博公司院内。

陈辉烈士墓  1945年。涿州市三义公墓烈士陵园内。

古建筑(16处)

永安寺塔  辽。刁窝乡塔照村北。

通会楼旧址  明。城内鼓楼大街北段。

兴隆寺  明。清凉寺办事处马坊村东。

刁窝古民居  清。刁窝乡刁窝村北。

松林店文殊寺  清。松林店镇松林店小学。

房树泰山宫  清。松林店镇房树小学。

张飞古井  清。桃园办事处忠义店村。

城内清真寺  清。城内营房街。

王家老宅  清。城内学校街27号。

高家大院  清。城内鼓楼北大街362号。

卢敏肃公祠旧址  清。城内东大街。

西秧坊清真寺  1985年重建。百尺竿乡西秧坊村。

张飞庙  1993年重建。桃园办事处忠义店村南。

郦道元故居  1995年重建。清凉寺办事处西道园村。

圣母宫  1995年重建。清凉寺办事处西道园村。

海禅林寺  1996年重建。义和庄乡东茨村。

近现代文物(3处)

东阳屯八·一五惨案  现代。松林店镇东阳屯村。

黄楼桑地道  现代。松林店镇黄楼桑村。

党中央进京途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住所纪念地  现代。城内粉子胡同路北。

六、地理及人文景观

鼓楼大街仿古牌楼  鼓楼大街仿古牌楼,位于鼓楼大街南端,原南门处,1986年建。牌楼四柱主体为全红色松木雕刻而成,高10.2米,宽13米。原牌楼上书“天下**州”,为中国**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2000年“天下**州”改为新魏体“鼓楼大街”。中间柱悬清乾隆下江南途经涿州时题联“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州”。每逢元宵灯节,游人云集,穿行牌楼共赏花灯,被称为“通会灯市”,是古涿州“八景”之一。1986年恢复涿州灯会以后,至20世纪末(2001年元宵灯会改为花灯节,中心移到了军民共建文化广场),每年正月十五都在这里举办灯会。

牌楼以北,是贯穿涿州古城的一条老街道——鼓楼大街。1984年对鼓楼大街按仿清建筑进行改建和扩建。共改建房屋586间,道路扩宽到12米,中间是沥青路面,两侧行人路铺设水泥砖。经改建扩建的鼓楼大街已成为建筑艺术群体,笔直的大街在牌楼下穿过,街两旁林立着带有古朴色彩的商店。有的是造型典雅的阁楼,有的是青砖平坡顶的平房,参差错落的店铺屋檐下绘制着苏式彩画,或山水风光,或花鸟鱼兽,或戏剧人物。“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煮酒论英雄”等三国人物画,栩栩如生。

华阳公园  华阳公园位于涿州古城西北隅城墙外,南侧为古华阳台遗址,相传华阳台是燕太子丹宴请荆轲的地方,故名华阳公园。公园占地10公顷,1987年动工修建,1989年月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公园东门以城墙为借景,为古城门造型。西门远景为双塔、假山叠石,以松、竹、梅岁寒三友迎接游客。园内有显现涿州古老文化的古华阳台、城墙楼等遗迹;有专供老年人游乐的活动中心,还辟有儿童乐园、天车、游泳池、游泳馆等。人工湖是华阳公园的主体,湖水面积12000平方米。湖岸和坡岸300米,湖东有水榭伸入湖中,北侧有曲桥通往莲花池,西侧是一座白色棚式建筑的游船码头,湖中央有一条白色的玉带桥,轻灵飘逸,秀丽典雅。假山位于园内东北部,一条瀑布从8米高的假山上飞流直下,注入湖中。

中央电视台涿州拍摄基地  又称中国影视城。始建于1990年12月,1992年9月5日对外开放。位于涿州市东北部的码头镇。占地总面积2200亩,是亚洲**的影视拍摄基地。现建有唐城、汉苑、铜雀台几大景区和反映明代、清代、唐代风格的竹园、桃园、梅园、梨园四处建筑群。1992年以来,已有《唐明皇》、《三国演义》、《梅花三弄》、《司马迁》、《西楚霸王》、《武则天》等1000多部(集)影视剧在此拍摄,同时吸引了上百万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探究影视拍摄的奥秘。

   京都旅游度假区  京都旅游度假区在涿州市西部。规划占地5200多亩,其中包括高尔夫球场、高尔夫别墅群、阳光星级酒店、高尔夫学院、联体公寓等。度假区西靠太行山,东望华北大平原,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甘甜。旅游景点众多,是难得的旅游度假、休闲居住、打球娱乐、商务公关的福地。

   高尔夫球场有北方**的会馆,开阔大气、卓尔不凡,4300平方米的会馆能提供沐浴、餐饮、球具专卖、棋牌游艺、影视观赏、商务洽谈、品茶聊天等功能。

   有36洞的国际锦标球场。其中18洞设计巧妙科学,景观树以华山松、白皮松等名贵树种为主,观赏性极强,一年四季生机昂然;新18洞充分利用山丘、环绕的湖水和浓密的古树,**挑战性,是打球高手的选择。球场还有20万平方米的湖面,球场的草皮载誉京华,球场还栽种着大量的名贵树木、花卉。山、水、树、草完美组合,塑造出了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京南永乐高尔夫俱乐部  京南高尔夫俱乐部于1992年9月动工兴建。在涿州市区北部1公里处,距北京市界仅7公里,是集别墅、商务、运动休闲、健身、娱乐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多元化俱乐部。它包括一座标准18洞球场,全国**双果岭设计和全国最长距离高尔夫练习场和两座会馆及三座商务中心。现已建成京南花园度假村项目并投入使用,已成为集旅游、体育健身、职业培训、会议及项目开发洽谈于一体的花园式度假中心。

   润生生物园  润生生物园位于码头镇影视城路北侧,是涿州市润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辟的一个园区。涿州市润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1991年创立。该公司以“服务城乡生态建设,搭建农民致富桥梁”为宗旨,依托码头镇万亩苗木花卉种植园区,陆续建成六大园林花木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生前的生物工程试验基地,协作单位有北京蔬菜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北京林科院、中国农科院。是一家集蔬菜、花木、瓜果种植、研究、旅游、观光、采摘、吃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拥有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资质证书和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书,2003年被评为河北省旅游定点单位。

   润生公司的农家院具有浓厚的农家特色和田园风情。这里的房屋是传统的样式,门窗四壁有古朴装饰,加上古典的八仙桌,古老的热炕头,古拙的生活用具,一切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感。当然这里也十分整洁干净,卫生洁具隐身在仿古的门窗之后,制冷空调巧妙地掩藏在农家生活的用具里。农家院的食宿是地道的农家特色;农家院的环境是清新的生态空间。农家院连着采摘园,采摘园的温室大棚里,瓜果蔬菜,此生彼长,一年四季,蔬果不断。各种绿色蔬菜、有机菜、野菜,可供游客随时采摘、随意品尝。

   卢植墓和范阳卢氏宗祠  卢植墓和范阳卢氏宗祠位于涿州市清凉寺办事处卢家场村(卢植故里)北。占地10亩,古有宗祠,毁于清中叶,2001年在此重新修建了墓园和卢氏宗祠。是一处红墙绿瓦、绿树掩映、肃穆优雅的仿古建筑群。卢氏宗祠坐北朝南,南有停车场,自停车场向北,有一仿明清影壁遮掩山门,影壁高4.8米、宽19.8米。影壁北面是山门。山门为仿唐建筑,高约7米。山门上,黄底墨字“范阳卢氏宗祠”匾额鲜明夺目。山门以里有东、西殿各三间,均为仿唐建筑。东殿曰范阳堂,西殿曰敦睦堂。中轴线上为甬路,甬路向北为仿汉石桥,过金水河为仿汉牌楼,牌楼高4米。牌楼北有阶梯可到封土处,封土高约3米,直径9米,即为卢植墓。

   卢植以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为历代所敬重。曹操征柳城经涿州,曾命守令,遣丞掾修缮卢植墓,并岁时祭扫。后从祀于孔子庙庭之中。卢植后人,历代不衰,至今仍繁衍于海内外。

   郦道元故居  清凉寺办事处道园村是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故里。当地政府为了弘扬郦氏文化和纪念乡贤,于1995年在这里修建了“郦道元纪念馆”,占地近10亩。纪念馆坐北朝南,为两进四合院,白墙青瓦显得格外朴素。前院大门上方悬“郦道元故居”五字匾额。前院为花圃,遍植月季、葡萄等花卉果蔬,颇具农村田园情趣。后院为故居房舍,正房题额“善长居”,室内彩塑郦道元全身坐像,伏案执笔作著书状,形象生动,气魄雄伟。座后有大型壁画,彩绘其先祖及宗族十人的画像,背景衬以祖国壮丽山河。正房前有东、西配房各一座,内有以《水经注》为题材的壁书壁画和出土文物展览。

   张桓侯庙  张桓侯庙在市区南部的张飞故里忠义店村,占地近40亩,三国文化大型旅游景区。这里原有“汉桓侯故里”、“汉桓侯张翼德庙”等十数通古碑,古建筑早已毁于战火。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重建,2003年10月建成并向游人开放。景区内有结义园、张飞井、山门、马殿、正殿、配殿、张飞墓等主要景点及建筑。庙之正殿与“汉张桓侯古井”遥相对应,殿中的张飞塑像威风凛凛、双目灼灼、气度非凡。旁边的兵器架上插着丈八蛇矛和铁锏。大殿的匾额为乾隆皇帝手书“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廊柱上原是乾隆皇帝的题联:雄赳赳吓碎老曹肝胆,眼睁睁看定汉室江山。

“天下**州”仿古牌楼  新建的“天下**州”仿古牌楼,位于涿州市开发区范阳东路,紧邻京珠高速公路西侧出口,于2000年5月1日动工,同年9月建成。该仿古牌楼比鼓楼大街仿古牌楼要大几倍。其建筑形式为四柱三楼双牌形式,面宽32.5米,进深4米,柱高7.2米,脊高13.2米,脊部铺黄色琉璃瓦,楼亭为木质彩绘。牌楼上书乾隆皇帝书写的“天下**州”五个大字。牌楼由北京恭王府古建园林建设公司设计,涿州市建设局古建公司承建,开发区管委会投资,总投资120万元。牌楼形式古朴典雅,气势壮美,反映出古涿州丰富悠久的历史蕴含和文明开放的现代风貌。中共涿州市委、涿州市人民政府在“天下**州”碑记中这样写道:

涿州要地,位居京畿。乾隆十六年,清帝南巡至此,亲书“天下**州”。

欣逢千禧之年,政通人和,百业俱兴,范阳古郡,呈勃勃生机。数千年历史,人杰地灵;瞻涿州未来,前程似锦。遂汲古润今,修建此楼,以开放之雄姿,迎天下朋友;塑文明之形胜,纳世纪新曙光。

谨勒此石,是以记之。

涿州市军民共建文化广场  位于涿州市范阳东路中心地带,占地200亩,总投资1.8亿元。由主广场、会馆及附属商业设施组成。是集休闲、观光、旅游、购物、大型演出、群众集会于一体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军民共建文化活动中心。

主广场于2001年3月开工,同年8月1日竣工向社会开放。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了“军民共建文化广场”八个大字。

   涿州市体育中心  涿州市体育中心北临北环路,东靠甲秀北路,西面是北关村,规划占地330亩,已建成80亩。2003年11月1日破土动工,2007年二期工程完工。是一个设施先进、功能齐备、设计新颖、能够进行各种比赛和体育健身活动的现代化体育场所。**期工程主要包括主体育场、人工草坪足球场、400米塑胶跑道和8000人看台。第二期工程有篮排球、网球、小球综合训练馆、锅炉房等场馆和设施。已接待过3次全国U16青少年女足决赛、河北省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等大型赛事。

   清真寺  位于老城内中北部靠西城墙,营房前街南端路西。其范围西至城墙,东至营房前街与西门北街交汇处,东西长76.3米,南北长31.8米,总面积3.64亩。

   坐西面东,民式四合院布局,主要建筑有门楼、影壁、礼拜殿、讲堂、教室、沐浴室等。门楼为三洞券门,正中有匾额一块,绿底金字“清真寺”三个大字。院内有古槐、古柏。寺内庭院清幽雅静,殿宇高大宏伟,古朴典雅,庄重肃穆。

   该寺创建于明初燕王北迁时,已逾600年建成史。据《涿州志》载:“涿县清真寺凡二,一在城内西北隅,一在城西秧房村,两寺之设盖肇始于明初燕王北迁时,迄今已有500余年,均经数次重修矣。”2001年再次扩建重修。寺内驻有阿訇。寺外附近街道大多是回民,每礼拜五回族人都在此做礼拜,每逢回民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来此朝拜之人更是络绎不绝。

海禅林寺  海禅林寺位于涿州市区东15公里,义和庄乡东茨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供奉圣母。参照泰山娘娘庙宫修建。起初,当地冯氏善人用40余亩地以供养之费兴建而成。寺庙于文革期间被毁,海禅林寺新庙于1991年起修建。

   新建海禅林寺庙宇宏伟,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像。中间为一尊弥勒佛;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和五百罗汉。佛像彩绘精美,栩栩如生。海禅林寺现为佛教活动场所,香火旺盛,僧徒众多。

古城墙公园   位于涿州古城西北角古城墙外,华阳公园西门南侧,107国道东侧。于2007年建成。主体是一段古城墙,城墙脚下是由草坪、灌木、小乔木组成的绿化带,绿化带里有蜿蜒曲折的水泥砖甬路,供游人游览、观赏,把尚存的一段古城墙巧妙地保护起来。

涿州八景

涿州的“八景”前后有两个,元代史德恒《涿鹿八景记》中的八景为:通会疏雨、楼桑春暮、月池秋风、湖梁晓月、龙安叠翠、崿峪生云、盘坡夕照、房山晴雪。清雍正五年,房山县从涿州划出,龙安、崿峪、房山不再属涿。到了乾隆中叶以后出现了新八景,即:通会灯市、双塔晴烟、楼桑春社、拒马长虹、胡良晓月、督亢秋成、邵村花田、盘坡积雪。

通会灯市  指正月元宵节闹花灯的热烈场面。原城中有夹城,门名“通会”,夹城上有重楼三间,名“通会楼”,俗称“鼓楼”。楼上左鼓右钟,楼高四丈。二十里外即遥遥在目。每年正月十五是闹花灯之日,从通会楼至南门置72架木制灯牌楼,十字路口置灯棚7座。每到此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耍龙灯、狮子、踩高跷、放鞭炮。元宵之夜,登上鼓楼,远眺长街,龙飞凤舞,颇为壮观。诗曰:“春风初到月初圆,不夜城中沸管弦,万盏灯火双塔影,一时辉映鼓楼前。”

双塔晴烟  指矗立在古城内东北隅的双塔。是涿州代表性建筑。所谓“双塔晴烟”,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远看双塔就像蔚蓝天幕上的两缕青烟。二是说在晴朗的天日双塔顶部有青烟缭绕。有诗记:“丰碑犹自纪金辽,双塔崚嶒逼九霄,佛火不明铃语寂,晴烟几缕逐风飘。”

楼桑春社  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楼桑三义宫祭祀汉昭烈帝刘备,举行盛大庙会,方圆几十里的人们扶老携幼,纷纷到此赶庙,各家商号,争相开业,小商小贩,江湖艺人蜂拥而至,热闹非常。“父老相携载酒游,果然春社胜于秋,”等前贤诗句,即当年写照。

拒马长虹  指涿州城北拒马河上的永济桥,规模宏大,形制优美,像一道雨后彩虹飞跨河两岸,堪称一景。

胡良晓月  城北十里胡良河横跨一座石桥,南来北往的行人登上这座石桥,都免不了停步,欣赏这里的景色。尤其是将近黎明时,当雄鸡报晓,天色微明,静静的河水流着,水中映出一片残月,波光桥影,景情交融,引人入胜。诗曰:“破晓事行役,去去之胡良。残月淡如水,天寒知欲霜。钟声逗曙色,宿火明渔庄。晨鸡时一鸣,隐隐腾朝阳。”

督亢秋成  战国时期涿邑隶属燕国。督亢即指当时涿州东南部大面积肥沃地带。荆轲刺秦王,奉督亢图入秦,因身单力薄,大功未成,被秦王杀死,空留下一个“图穷匕首见”的故事。有诗云:荆卿图督亢,献地秦人喜。风萧自古传,黄云复万里。丰年禾黍多,百事歌盈止。壮士何处寻,西风吹易水。“黄云复万里,丰年禾黍多”两句描述了督亢一带原野庄稼丰收的景象。

邵村花田  城西北百尺竿乡以大、小邵村为中心的稻地八村一带,地处胡良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小桥流水,沟渠纵横,宛若江南。邵村花田是指这一带农田景色。每当稻田插秧后,方田披上新装,一块块莲花点缀,又有远处青山相衬,把人带入了“山光泼翠水托蓝,获稻分秧事事谙,十顷荷花万株柳,卜居须住小江南”的诗情画意中。

盘坡积雪  盘坡又称三坡,即今涞水野三坡,距涿州城二百里,原是涿州“飞地”,现已是***风景名胜区。前人对此有“连云一白接天涯,积雪犹堆六出花,十丈红尘飞不到,玉山深处有人家”的吟咏。

七、历史人物

涿州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自汉代以来历代名贤257人,还有许多近代、现代名家。历代名人数量和知名度在全省县级****。涿州是易学大师邵雍、儒学宗师卢植、“中国地理学之父”郦道元、“世界三大思想家”之一慧能四个***名人的祖地,是汉昭烈帝刘备的故里,从而成为易学文化、郦学文化、卢氏文化和三国文化的源根。

卢  植  (约140—192)字子干。东汉涿郡涿县(今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少时拜经学家、文学家马融为师,被朝廷誉为“才兼文武”。灵帝时任博士,后派往九江、庐江为太守。黄巾起义时为中郎将,曾率军镇压张角之黄巾军。后任尚书,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与他人共校《五经》、续补《汉书》。东汉末期,因与乱政的董卓抗争被罢官。死后葬于涿州城外的东河村。卢植是我国古代一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和教育家,我国儒学一代宗师。为范阳卢氏始祖,开创了卢氏家族“代代出名士”的基业,仅三国与唐代正史所载的卢氏族人就多达800余人,其中重臣学士百人。卢氏宗亲遍及海内外,但都把自家堂号奉为“范阳堂”。卢氏宗亲衍化形成的“卢氏文化”使涿州名扬海内外。今范阳卢氏宗祠成为“世界卢氏祖先的基地”。

刘  备  (161-223)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亦称先主。公元221-223在位。东汉涿郡涿县(今涿州市大树楼桑)人,东汉远支皇族,西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幼贫,与母织席贩履为业。刘备少有大志。宅旁生有一棵五丈余的大桑树,枝叶繁茂,远远望去童童如车盖,他指树向宗中小儿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15岁奉母命拜才兼文武的**学者卢植求学。但他不甚喜读书,而喜爱狗马、音乐和衣着。平日少言寡语,喜怒不形于色,谦恭和蔼,善结交。与关羽、张飞意气相投,在涿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宦官当权,朝政腐败,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得到中山(今定州)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的资助,与关羽、张飞组织起一支乡勇参加了镇压起义军的行列。他随校尉邹靖作战有功,先后任安喜县(今河北定州东)尉、高唐令等职。

黄巾起义失败后,形成了军阀争夺地盘常年混战的局面。刘备为了保存自己,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带有千余人的队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从多次失败中认识到,创立大业除须有雄兵勇将、稳固的地盘外,尤其要有智谋之士和高明的斗争策略。建安十二年(207),经颍川名士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兴霸大业。诸葛亮为其提出了“夺荆州、取益州,作为立足之地,对外联合孙权,共拒曹操;对内搞好政治,发展生产,认真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完成霸业,统一全国”的良策。

刘备根据诸葛亮提出的策略,联合东吴,共破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夺取了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又攻取了汉中,自立汉中王。建安二十六年(221),正式称帝,都成都,年号彰武。次年,率军进攻孙权,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彰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时年63岁,谥昭烈皇帝。

张  飞  (?—221)字益德,又称翼德。东汉涿郡涿县桃庄(今涿州市忠义店)人。三国蜀汉大将。早年与刘备、关羽意气相投,在涿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张飞、关羽和刘备聚集乡勇起兵涿县。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曹操发兵取荆州,刘备败走夏口,至当阳长坂坡,曹兵把刘备等人打散,刘以张飞领20人断后,张见曹兵迫近,据水断桥,横刀立马,拒退曹兵,使刘备得以脱身。后在进川路上,生获巴郡太守严颜。刘备占领益州后,封张飞为巴西(今四川阆中)太守。曹操派大将张郃取巴西,相持50余日,大破张郃。张飞与关羽颇具声威,同称“万人敌”。刘备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彰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飞任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东吴袭取了荆州,关羽被害。张飞随刘备攻吴,行前因打骂部下,为部将张达、范疆杀害。追谥桓侯。

卢  谌  (284-350)字子谅。卢植五世孙。州举秀才。永嘉之乱后,为刘琨主簿,随琨依鲜卑段部。琨死,被留不得南渡。仕后赵,官至侍中,中书监。后随冉闵,军败死于襄国(今河北邢台)。好老庄,有声誉。撰《祭法》,注《庄子》,有文集,已佚。

卢  循  (?—411),晋范阳郡涿县人,字于先,小名元龙。卢谌之曾孙。东晋孙恩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后发展成为岭南地方割据势力。

东晋末,东晋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当政,横征暴敛,激起民众反抗。隆安三年(399),琅琊人孙恩借机起事,并以江南沿海岛屿为根据地,多次向江南八郡(今杭、嘉、湖地区)进攻。卢循为孙恩妹夫,参加了这场起义。

元兴元年(402),孙恩率军进攻临海失败投水自杀后,卢循被推为义军领袖。元兴三年(404),卢循率军到达广州一带沿海,占番禺,卢循又派徐道覆乘胜攻占始兴(今韶关),自此岭南均为卢循所有,卢自称平南将军。义熙元年(405)自任广州刺史,徐道覆为始兴相。

义熙六年(410)起兵反晋。取江陵(今湖北荆州)。义熙七年(411)战至交州,兵败中箭,投水自杀。

郦道元  (约466-527)字善长,郦范子。北魏范阳郡涿县人,故里在涿州市东道园村。我国的**地理学家、文学家。

郦道元于太和十八年(494)步入仕途,不久承袭父爵位,为永宁伯。后任太傅掾、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太守、河南尹、御史中尉。其间曾两次持节进行行政区划建置更改和追讨叛军,最后死在关右大使任上。

郦道元从政为官期间,在所在地区极力推行汉文化,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的发展。他为官正直严猛,刚正不阿,执著认真,上下一视同仁,不为权豪犯法而有所宽容。

孝昌三年(527),北魏王朝已由盛入衰,昏庸的胡太后当政,朝政腐败,政局动荡。雍州刺史萧宝夤谋反,时思自立。元悦等人想借刀杀人,便怂恿朝廷派遣道元作关右大使巡视雍州。萧宝夤害怕被道元执法治罪,将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断绝饮水。道元虽力竭,却正气凛然,厉声怒斥反贼,猝然而死,时年59岁,其一弟二子同时被害。葬于长安城东,后迁葬故里。

郦道元一生好学不倦,从政之暇,著述不止,著成《水经注》40卷,为地理名著。文笔深峭,简洁生动,隽永传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古今中外对《水经注》的研究有许多著述,被称为“郦学”。而涿州则成为中国郦学文化的发端地。郦道元被中外学者誉为“世界地理学的先导”、“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之父”。

   卢思道  (535-586)字子行。**诗人。范阳(今涿州市)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齐末待诏文林馆。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隋开皇元年卒。一生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北朝。卢思道诗可分为古诗、乐府两类,风格也迥然不同。乐府诗大多模仿南朝艳情诗,明显受到南齐诗华艳软媚的影响;但《从军行》变传统的五言短诗为七言长篇,把征人思妇的乡思离愁与常年不断的征战生活结合在一起,融柔婉轻倩的情调于刚健俊逸的气势之中,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较好地融合了南北文风。古诗多为赠别、应酬、咏物,内容无甚新意,但善于从苍秀清远的景色中寻味一种凄迷的情调;《听咏蝉篇》以蝉声的哀嘶对应游子的悲鸣,用蝉的高洁反衬尘世的鄙俗,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开创后世咏物起兴、长篇大论抒发感慨的结撰方式。卢思道的诗以七言见长,开初唐七言歌行之先声。今存《卢武阳集》。

卢照邻  (约637-680)字升之,自号忧幽子。幽州范阳县(今涿州市)人。

十余岁从曹宪习文字训诂学与经史,博学善文。初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甚受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后调任新都县尉,因染风疾去官,居太白山中。曾拜名医孙思邈为师,求治病之法,因服丹中毒,病势加重,手脚残废。后徙居阳翟具茨山。著《释疾文》、《五悲》以自述其苦,又预为坟墓,偃卧其中。终因病痛不堪,自沉颍水而死。

卢攻诗,尤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言诗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被合称为“初唐四杰”。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七卷,附录一卷,是比较完备的辑本。今存诗90多首。《旧唐书·文苑传上》、《新唐书·文艺传上》为他立传。

慧  能  (638-713)本姓卢,唐范阳县(今涿州市)人。唐代高僧。十岁丧父,卖柴养母,因听人诵《金刚般若经》便发奋学佛,投弘忍门下作行者。后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大倡顿悟法门,宣传“见性成佛”,成为禅宗“南宗”之祖,奉为“中国三大圣人”和“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死后谥“大鉴禅师”。

   卢  鸿  (生卒年不祥)又名卢鸿一,字浩然。原籍范阳,徙家洛阳,隐居嵩山。画家。玄宗备礼召至东都,拜为谏议大夫,固辞还山。聚徒500人。工诗善书并擅画山水树石,曾作《草堂十志图》,写其居处景物。有摹本流传。

贾  岛  (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自称碣石山人。唐涿州范阳县(今涿州市)人。

贾岛家境贫寒,少时曾在瀛洲(今河间)法普寺为僧,法名无本。后至东都洛阳,洛阳令禁止僧午后出寺,岛为此作诗自伤,当时监察御史韩愈见诗,甚表同情,教岛弃僧读书经科举进入仕途。岛遂还俗,但屡试不中。后曾任长江(今四川遂宁西北)主簿,人称贾长江,后为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后卒于普州任上,终年44岁。贾岛墓有二说,一说在普州安岳县移风,一说在房山县石楼村。贾岛诗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荒凉凄苦,语言清淡朴素。以五言律诗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意求工,当其苦吟时,虽逢公卿贵人,皆不觉。有“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之句。相传他骑驴赋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觉“推”字不如“敲”字妥,苦思时以手作推敲之势,闯入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为之商酌,决用“敲”字。“推敲”一词及典故,即由此而得。有《贾长江集》。

   卢  仝  (约796-835)自号玉川子。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刻苦读书,不愿士进。后居洛阳,破屋数间而已。韩愈为河南尹时,颇加礼待。曾作《月蚀诗》讥刺当时宦官专权。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其诗刻意求险,语言晦涩,颇受韩愈、孟郊的赞许。有《玉川子集》。

赵匡胤  (927-976)即宋太祖,宋王朝建立者。涿州范阳县(今涿州市)北台村人。960-976年在位。其父赵弘殷,仕官后周,任检校司尉,受爵天水县男。

赵匡胤容貌雄伟,器度豁如,处事必出人上。后汉乾佑元年(948),应募隶郭威。后周显德三年(956),积战功为殿前都指挥使,拜定国军节度使。后升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恭帝即位改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显德七年(960)初,后周朝廷派遣赵匡胤统率大军前去御敌,行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在他属将赵普、石守信和其弟赵光义的策划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创建宋朝,改元建隆。建隆二年(961)及开宝二年(969),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先后解除了石守信等禁军将领及王彦超等节度使兵权。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略,于乾德元年(963)平荆湖(荆南、湖南),三年平后蜀,开宝四年(971)平南汉,八年,平南唐。开宝间,又亲征北汉,不克。选将戍边要,加强对契丹防御。在进行统一战争同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枢密使掌军政,三司使掌财政,以分宰相之权。加强禁军,消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命文臣、京朝官出知州、县,并于各州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设监司掌管地方财权与司法。注意奖励农桑,蠲免五代以来部分杂税;整治汴京(今河南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系统。他的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团的统治,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割据混乱的局面,对宋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安定,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后代诸帝,“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慎于改作,又使太祖建制成了许多弊政的端源。

赵光义  (939-997)即赵炅,原名匡义。匡胤弟。976-997在位。承太祖“一统天下”之志,于太平兴国三年(978)迫使陈洪进“献地”,吴越“纳土”。次年攻灭北汉。乘势击辽,欲收复幽、蓟,因仓促进兵,败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雍熙三年(986)再次攻辽,又败于岐沟关(今涿州市境),遂转为守势。对内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大量增加进士科中式名额,多用文人执政,纂修《太平御览》等书,形成重文风气。在他统治的晚年,四川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

邵  雍  (1011-1077)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涿州市大邵村)人。北宋哲学家、理学家、易学家、思想家。随父迁居衡漳(今河南林州),不久又迁徙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定居洛阳。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

初从李之才,研习《易》学。居洛阳,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守旧派交好。嘉祐时,屡授官职,均称疾不就。哲学上坚持唯心主义观点,以神秘的创世说——“先天学”,解释先天地而后存在并创造天地万物的道理,认为宇宙本源是“太极”,“太极”即“心”、“道”,“万化万事皆生乎心”,“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他用“周易”六十四卦绘成方图,圆周以及八卦及《卦令图》等制成《先天图》,说“天地万物尽在其中”。其历史观则主张人类社会是由盛而衰的退化论。他的学说经后人发展为算命学。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张世杰  (?—1279)范阳县(今涿州市)人,行伍出身。因战功升都统制。少时从张柔(原为金将,金亡降蒙古)驻守河南杞县,投宋,宋将吕文德任张为小校。有功,升都统制,知高邮军。南宋咸淳五年(1269),元军围樊城,奉命抗战,九年(1273),入守鄂州(今湖北武汉)。失守后,入卫勤王,至国都临安。德佑元年(1275)加保康乘宣使,总督都府兵,遣将四出浙西,收复平江(今江苏吴县)、安吉(今浙江安吉北)、广德、溧阳诸城,兵势颇振。既而元兵大至,南宋帝以其为保康军节度使,同文天祥一同保卫国都。元兵至皋亭山,世杰提兵入定海。元将石国英派都统卞彪劝说投降,世杰将卞割舌裂肢处死,以示决心抗战。未几,元兵迫临安,国都危急,世杰建议帝、后入海,由他与文天祥背城决战,宰相陈宜中不从。既而临安失陷,从广、益二王入福州,奉益王赵昰为帝,拜签书密院事。景炎三年(1278)赵昰死,又立卫王赵昺为帝,拜世杰为少溥枢密副使。世杰徙幼帝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次年,元将张弘范率军攻崖山,世杰联结千余艘大船死守,兵败,丞相陆秀夫负少帝赵昺投海,世杰拥杨后突围,仰天叹祷“我对宋帝也算尽忠,如上天不令我保存赵氏,当使大风将船沉没。”四日后,遇飓风,全船沉没,悲壮殉国。

今苏州沧浪亭“五百贤人祠”为张世杰立像题词:宋保康节度使张公世杰。天不祚宋,海风覆舟。崖山大忠,庙食千秋。

   卢  挚  (约1243-1315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元文学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至元五年(1268)进士,累迁少中大夫、河南府路总管。大德年间授集贤学士,迁江东道廉访使。后为翰林学士,迁承旨。散曲与姚燧齐名,实际成就及影响均超过姚燧。今传小令120多首(《全元散曲》)。他常与散曲作家马致远、女艺人珠帘秀唱和,作品多以怀古为题写兴亡感慨,文辞典雅华美,如《折桂令》等。但一些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风光之作,如《蟾宫曲·折桂令》等,生动清新,久受称誉。在前期散曲作家中,作品之多仅次于马致远。前人称其散曲风格妩媚,“天然丽语”,“自然笑傲”。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以“刘卢”、“姚卢”并称。著有《疏斋集》,已佚。清人文廷式曾据《永乐大典》辑得诗文数十篇,也失传。

史  道  (?-1553)字克弘,明代涿州人。正德八年(1513)解元,第二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后任兵科给事中。

史道性格刚毅,遇事敢言,上疏论朝臣谷大用、汪彬误国,劾罢顺天巡抚刘逵以及兵部尚书王宪。嘉靖元年(1522),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后,以迎立之功,把在东宫时的内宫及司礼太监子弟均荫锦衣卫世职,史道上疏请止。吏部尚书王琼因事论罪,史道上疏营救,请恕其死,使得王琼得免死罪。当时大学士杨廷和当权,先后封还皇帝的御批四件,执奏章近30疏,连朱厚熜也对杨不满,史道乘机上疏弹劾杨廷和,结果,为此史道被诏下狱,随后贬为金县丞。

史道后曾任山西佥事,备兵副使,以佥都御史衔巡抚大同,在此期间史道主持建五堡城。五堡城广地数百里,军民耕戍其间,粮食得以自足,省却边军粮草运输之费。明嘉靖年间大同境外的俺答汗部数犯边境,明政府抵抗不利,鉴于这种形势,嘉靖三十年(1551)三月,明政府听从史道的建议,决定在大同开马市,以粮食向境外换马匹,借以维持边境的安宁,并命史道以兵部侍郎衔领其事。但马市的开设并未阻止境外俺答汗部的侵扰,遭众言官弹劾,当年以兵部尚书衔退职。后加太子少保,嘉靖三十二年(1553)四月去世。

冯  铨  (1595-1672)字振鹭,明清之际顺天涿州(今涿州市)人,明万历癸丑(1619)进士,选庶吉士,改翰林院检讨。天启五年(1625),与宦官魏忠贤相勾结,参与杀害杨涟、熊廷弼等人。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不久即晋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次年即被罢官,以阉逆案论罪,赎为民。

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关,摄政王多尔衮以书征召,恢复大学士职衔,入内院佐理机务,顺治二年至七年,他先后“总裁明史”,两任会试正考官,出任《清太宗实录》总裁官。顺治六年,被加授太傅兼太子太保。在大学士中始终名列第四,位于洪承畴、祁充格等满汉同僚之前。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冯铨被赶出朝廷。然时过二载,他又被顺治皇帝以“国家用人,使功不如使过”为由而起用,并深受关切和倚重。顺治十二年,冯铨又被授予“少师兼太子太师”衔,并担任《太师圣训》等总裁官。冯铨78岁时卒于涿州。谥文敏。

冯铨曾因汇刻书法名帖而名噪一时,他藏有誉为稀世之宝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墨本,并将此帖连同其他名人字帖刻为《快雪堂法帖》。康熙十八年,其子冯源济将《快雪时晴帖》呈献康熙帝,乾隆时,遂成为宫内《三希堂》**珍品。冯铨著有《瀛洲赋》和《独鹿山房诗集》。

卢  坤  (1772-1835)字静之,号厚山。清顺天府涿州(今涿州市)人。清嘉庆、道光年间封疆大吏。嘉庆进士。历任兵部主事、湖北按察使、陕西巡抚等职。道光十年(1830)授湖广总督,督师镇压湖南江华瑶民赵金龙起义及广东各地瑶民起义,调两广总督。十四年英国侵略者律劳卑率舰入侵虎门,进迫黄埔,蛮横要求通商,他照例封舱停市,加强防范,又加固海防,调集水陆军坚拒。道光十五年(1835)病死在任所,年64岁。谥“敏肃”。

刘尚伦  (1850-1933)字佩五。涿州市北芦村人。自幼敏颖嗜读。年20举茂才。光绪八年(1882)乡试中举,次年连捷,进士及第。分至兵部任主事,递升员外郎,充车驾司总办。光绪二十四年(1898)简放广东省,随即任琼州府知府,兼雷、琼兵备道,任职五载,屡有政绩。恶人畏威,百姓怀德,得到清帝传旨嘉奖,为全省郡守模范。由于为官清廉,在当地获得“刘青天”之美称。光绪三十年(1904)调署惠州知府。次年送部引见,仍以知府记名。三十四年(1908),绥远将军信勤奏调帮办西蒙垦务。宣统三年(1911)改任安徽池州府知府。旋因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未就职而归返故里乡居。

刘乡居吟诗唱和,载《涿县志》多首。民国二十二年(1933)卒于乡里,享年84岁。民国六年,《琼州县志》为他立传。

胡佩衡  (1892-1962)原名锡铨,号冷庵。蒙古族。山水画家。1892年6月生于涿县刁窝村。

自幼酷爱绘画,少年时即临摹、研究历代名家画作;青年时潜心总结祖国传统画法,同时对西方油画、水彩画进行学习和探索,并致力于研究中外美术史,为其后对国画的创新、改革和研究美术理论奠定了基础。1918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学研究会山水画导师,兼《绘学杂志》主编。与齐白石、徐悲鸿齐名画坛。五四运动时,与蔡元培一起提倡对公民进行美育,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进行整理,择优继承。为此,他在北京各艺术院校担任中国画教授,并创办山水画函授学校,编著《山水画入门》、《中国山水画布置法》、《中国山水画点苔法》等教材,全身心投入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教育普及工作。他的作品继承与发扬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又吸收了西洋画的营养。他曾踏遍祖国名山大川,饱受神州灵气熏陶,遂成一代名画家。他晚年的画作更入佳境,雍容大度,笔酣意足,神韵洞达,灵动明朗。其代表作有《漓江春雨》、《漓江秋云》。前者居高取景,目穷千里,烟雨空蒙中突兀而出的三座碧峰,几叶扁舟明灭江心,意境十分优美。后者水平取景,由近及远,浓艳如火的沿江红叶,使人在热烈的情绪中领略如镜漓江和秋云缭绕的群峰秀色,给人以大好河山景物辉煌之感。曾任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委,先后兼北京师大、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华北大学教授。有《桂林写生集》、《胡佩衡画存》(五集)问世。

冯文潜  (1896-1963)原名冯维潜,号柳漪。河北涿县人。哲学家。1911年自涿县养正学堂入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恩来同学,交谊深厚。1917年自费留学美国,先后在葛林乃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攻读哲学、历史等,1922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深造。1928年回国后,应聘任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30年后任南开大学文学院哲学教育学系教授,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心理学系教授、代主任,师范学院教育学系教授。1942年主持创办南开大学文科研究所边疆人文研究室,组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调查,编印学术刊物,推动科学研究工作。1946年任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教育学系主任、历史学系代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兼天津历史博物馆馆长。精通英语、德语,对西方哲学、美学有很深造诣,主张对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批判地学习、研究,致力于发掘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强调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撰有《中西建筑漫谈》等著述。1959年加入共产党。1962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63年4月30日病逝于天津。周恩来、邓颖超送了花圈和挽词。

张廷瑞  (1901-1940)化名张乃东、张之达,号云阶。涿州市永乐村人。1920年夏考入保定育德中学,次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2月被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成员,同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并任育德中学党支部书记。1925年春任首届中共保定市委委员并任代理书记。同年6月赴保定铁路总工会从事工运工作。1926年农历八月在天津开会时被捕,翌年被营救出狱。1928年春,受组织派遣回涿,以教书为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在涿县发展了**批党员,并创建了涿县**个党组织——涿县特支。他英勇机智,曾多次发动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向反动势力开展一系列斗争。1930年10月调任石家庄中心市委副书记。不久被捕。五年后出狱回到涿县永乐村,边养病边办民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奉上级指示,组织领导涿县抗日救国联合会,参加抗日救国同盟军。县城沦陷后,任周文龙部政训处主任,争取周文龙率部抗日。同年末他又被派于杂牌军之间做宣传抗日工作。1939年任冀中十分区32团民运科长。1940年7月任涿固新县县长,到涿固新一带开辟工作,当年9月26日,在涿县东代屯村被伪军包围,壮烈牺牲,年仅39岁。

周启源  (1903-1986)河北涿州市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192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留校任助教、讲师。1933年去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初为研究生,后任讲师。1939年去美国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任客籍研究员。1941年回国,继在协和医学院任副教授,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到北平中央卫生试验院北平分院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系副主任。195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学系研究员。他是我国营养研究工作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主持对我国293种食物中6种维生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填补了我国食品营养成分研究的一项空白。于1952年、1955年先后出版我国《食物成分表》一、二版,晚年又对此书作了增订,于1981年出版,对我国的膳食调查、调配以及病人营养治疗等工作均作出了贡献。他研制出大豆粉、稻米粉和少量蛋黄粉为基本原料的“5410”代乳配方,于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他是中国化学会、中国生理科学会会员,并任两学会北京分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营养学报》编委、顾问等职。

冯  至  (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市人。诗人、翻译家、教授。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5年获德国海岱山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二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研究院外籍院士。1981年当选为联邦德国麦因茨科学与文学研究院通讯院士。1983年获联邦德国歌德学院歌德奖章。1985年获民主德国格林兄弟文学奖金。1986年当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著有《昨日之歌》、《十年诗抄》、《论歌德》,译有《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王柳汀  (1906-1974)原名王庆春,别号鱼父。涿州市东酱各庄村人。幼从齐白石、王雪涛等名画家学画,专攻花鸟。早期有《王柳汀花鸟集》问世。建国后曾为贵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北京美术展曾有其代表作品,1983年《河北画集》有作品入选。

王恨庚  (1913-1995)原名王树堂,笔名获子。画家。1933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萧谦中、胡佩衡、金北楼等学画山水,曾受到齐白石老人的赞赏。

王恨庚精于画道。他画技精湛,风格苍劲古朴。所画金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所画山水峥嵘险峻,清秀磅礴;所画怪石玲珑剔透,凹凸嶙峋。其作品多次获书画大奖,在北京、南京、保定等地展出,深受书画界及广大群众喜爱。他向国家及地市公益事业捐赠画作先后达500余幅,曾受到邓颖超、王首道的赞誉,其精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王恨庚文学修养深厚,十七岁时即出版长篇小说《痴人梦》,中年又撰写一部《三国演义拾遗》。

王恨庚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定兴县、河北涿州师范任教。他德艺双馨,桃李盈门,堪称一代名师。他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兼创作研究员、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河北分会会员,名列《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薛恩厚  (1915-1981)原名薛永禄。涿州市城内人。回族。剧作家。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调120师战斗平剧社任政治指导员兼演员。次年调延安平剧院任剧务主任兼演员。1949年调中央文化部中国京剧院任秘书长,后任中国戏剧研究院京剧二团团长。1953年任中国平剧团团长。1955年起任中国平剧院副院长、院长。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任团长。他一生创作改编了二十多个剧本,大部分已出版和演出。新中国成立前创作现代京剧《四劝》,使观众耳目一新,被誉为“解放戏”,曾为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演出。1964年与汪曾祺合作把沪剧《芦荡火种》改编成同名京剧,参加了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980年与刘敏庚合作创作评剧《野马》,参加同年北京市优秀剧评奖,获二等创作奖。曾任中国剧协理事、北京市文联委员、北京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李学曾  (1932-1989)涿州市大邵村人。经济学家。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到苏联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学习,1959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教授,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经济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研究》副主编、《经济学术动态》主编。他在社会主义再生产、宏观经济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收入分配等研究领域,辛勤耕耘30年,撰写、翻译了数百万字的论著,提出不少新见解。所写《论我国农轻重关系的历史经验》一文,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由他主写的《关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结构的若干分析和初步预测》一文,获中科院“优秀报告”证书和奖金。参与编写《当代中国经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再生产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理论问题》专著,是他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张天民  (1933.7-2002.3)涿州市人。青年时代在北京第四中学读书,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始,先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担任中国电影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电视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著有:短篇小说《小五更》、《路考》等,电影剧本《鸿雁》、《创业》、《但愿入长久》、《春泥》、《开国大典》等,电视连续剧本《武则天》、《潘汉年》、《中国命运的决战》、《秦始皇》、《青年毛泽东》等。有的被收入教科书,有的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而更多的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曾获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等,他本人也获得**编剧奖。

八、历史事件

   宋太宗两次北伐在涿州的战况  公元979年 宋太宗四年 (辽宝宁十一年) 宋太宗率兵占易州,渡易水,抵涿州,辽涿州判官刘原德以城降宋。宋军至幽州,破辽兵于城北,幽州被困,宋军初胜。后被辽将耶律休哥率兵夹击,宋兵败于高梁河,宋太宗身带箭伤,退至涿州乘车南归。

   公元986年宋雍熙三年 (辽统和四年) 二月,北宋分东西二线五路再伐契丹,东线曹彬、米信与契丹将耶律休哥大战,下岐沟关、克涿州。辽肖太后与圣宗南下应援。四月,曹彬退回雄州。五月,再度北上攻占涿州,被耶律休哥击败。时近炎暑,粮草不继,宋兵溺死于拒马河者不计其数,损失惨重。西线潘美军克云、朔、寰、应等州后,因指挥失当,亦败退。此谓之“雍熙之役”。

   涿州义和团运动  1900年初,义和团开始从房山县传入涿州,并于2月间首先在双柳树村设坛练拳。此后不久,涿州城内在大师兄荣起、二师兄慈二庆等领导下开始设坛,组织义和团。义和团迅速发展到全县各村镇,5月中旬,当涿州义和团得知涞水高洛村和石亭镇团众起事的消息后,立即前往助战。涞水战役的胜利,使涿州义和团受到巨大鼓舞,决计乘胜进据涿州城。5月25日,涿州、房山地区团众数千人,在首领密熹和尚等率领下,聚集在涞水陈家庄和石亭镇一带“亮队操演”。5月27日,涿州县城内外团众密切配合占据了涿州城。**的义和团首领李来中也参加了“占据涿州城”的活动。

   当时,占据涿州城的义和团团众达万余人。义和团占领涿州后,四门上下高树旗帜,旗上大书“兴清灭洋”字样。城上皆红巾黄巾,刀矛林立。社会秩序井然。为了加强防备,义和团组织团众抽丁守城。5月29日,守卫在涿州城南的团众,发现有官军马队窜入南门立即自城垣跃下,群起追捕,将清廷派来的17名清军全部缉捕。这时,涿州城内的官府已完全处于瘫痪状态,义和团有力地控制了整个涿州城。

   义和团进据涿州不久,其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仅县城就设有团坛二、三十个,已成为附近州县各支义和团汇合的一个中心。

   直皖战争  1920年7月5日,皖系头子段祺瑞以边防督办的名义,命令边防军紧急动员,9日,北洋政府下令惩办曹、吴。当日边防军总司令徐树争调兵遣将,进入长辛店、松林店,沿京汉线布防。段祺瑞在团河成立“定国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

   直系的曹锟,赴天津举行了讨伐段祺瑞的誓师大会,派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王成斌为副总司令。开赴前线。

   7月13日,张作霖发布入关通电,声讨段祺瑞,7月14日,两军主力正式接火。直、皖双方战区分东、西两路。西路京汉铁路线是主要战场,皖军在涿州、松林店、固安、涞水,直军在高碑店布防。

   7月17日,西部战场形势突变。吴佩孚主动退出高碑店,率一部绕出左翼,长途跋涉,经过三家店(位于松林店东南,距松林店约15华里)向松林店突然袭击,直插皖军前敌指挥部。皖军主将曲同丰等高级军官被当场活捉。占领高碑店的皖军遭到直军猛烈攻击后,向北败逃,因后路被切断,直皖双方在松林店开始激战。皖军用大炮猛轰设在楼桑庙(即楼桑三义宫)内的直军前敌指挥部,但因大批弹药潮湿,虽落在直军阵地上并没有爆炸,吴佩孚信为关云长在天之灵来保佑,并并以此鼓舞将士。皖军战败,逃兵在涿州城乡抢劫财物,向北溃逃。吴佩孚即占领了涿州城。吴佩孚身穿纺绸大褂,被簇拥着步行进城,接受了市民的夹道欢迎。

   7月19日段祺瑞引咎辞职。7月23日,吴佩孚离涿进军南苑。战后,吴佩孚在楼桑庙大殿正门上挂上一块“护国佑民”的横匾,作为酬谢关夫子的保佑。

傅作义涿州守城之战  “涿州之战,久耳英明”。这是毛泽东1936年致傅作义函开篇**句。所谓“涿州之战”,即指1927年晋军傅作义部和奉军在涿州城进行的攻守战,是中国近代史上军阀混战的一个**战役。

1927年,盘踞在山西的军阀阎锡山改变了原来与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的态度,升起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9月誓师“北伐”驻守在北京的张作霖“安国军政府”,派傅作义第4师作为别动队进占涿县。

10月11日,晋军第4师先遣部队趁奉军原驻涿的第15师张作相部调保定,接防的卫队旅王之佑部刚到涿县下火车进城之机,突入涿城,将奉军逐出城外。10月14日,傅作义第4师全部入城。张学良得知傅作义占领涿州城的消息后,立即增调奉军第15师、第23师等部围攻涿县城。

在以后的80多天的攻、防战斗中,双方为争夺涿州城控制权,共展开9次大规模战斗,彼此伤亡惨重。战斗激烈、残酷之程度,海内外为之震惊。11月28日,奉军将500发毒气弹射进城内,随后指挥步兵开始攻城。守城晋军早有预料,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毒气之害,并又一次击退了奉军的进攻。奉军第九次攻击又告失败后,双方战斗暂停,各自休整阵地。张作霖下令“把涿县城四围挖上壕沟,加上铁丝网,傅作义不投降,就把他们饿死在城里”。

由于战事持久,城中粮尽,军民只得以酒糟为食。病饿而死者日多。晋军10月入涿,穿单衣,近隆冬后,饥寒交迫,境况惨不忍睹。城外奉军借此机会向晋军以食物和棉衣进行宣传瓦解,晋军官兵大都不为所动。奉军还利用各种关系派人投书劝傅作义投降,傅作义均置之不理。此时城中士兵大都病倒,如再迎战,十不当一。

12月29日,晋军第4师参谋长朱锡章出城赴奉军司令部和谈,议请奉军退兵20里,晋军引军退出涿县。奉军不肯接受条件,未达成协议。由于援军无望,城内兵民饿死越来越多,傅作义亲赴奉军议和。1928年1月12日,晋军第4师残部7000余人撤出涿州城接受奉军改编。奉军万福麟部进驻涿州城。傅作义在保定被张学良软禁,后趁洗澡之机不辞而别。

涿州之战,是国民革命军北伐之一役,它有力地推进了北洋军阀政权的垮台。北伐战争结束后,傅作义任天津警备司令,将在涿州百日守城中向商民借款如数偿还。涿州民众敬重傅作义的军事胆略与才干,用所拨还款项的一部分为傅作义建起一座生祠。这座“傅公祠”在北门月城内,坐北朝南,砖石筑起的台基约有4尺高,并树有一幢石碑,上面刻着傅作义的“功德”。之后,随着涿州城北门的拆除,傅公祠早已不见踪迹了。不过,人们谈论起涿州,也会常常谈起当年的傅作义涿州守城之战。

日军侵涿暴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进兵华北,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北上抗日,于8月3日进驻涿县城,在涿北、房山、良乡、琉璃河一带,构筑工事,与日本侵略军对垒。国民党五十三军万福麟部在涿东地区,沿大清河布防。

日军在抢占平、津两大城市后,从9月13日开始,派飞机在涿县城乡上空盘旋,投掷炸弹,顷刻间,城乡各地,横尸遍野,满目断壁残垣。9月17日拂晓,日寇由固安牛坨等地出发,在望海庄突破了大清河防线,国民党五十三军向南溃逃,日寇铁蹄踏进了涿县土地,涿北正面战场上的日本侵略军,尾随二十六路军南进追杀。9月18日涿州古城沦落在日寇铁蹄之下,涿县人民被推进了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兽兵在城乡各地随意残杀无辜百姓,制造了一起起骇人听闻的大惨案。

1、练庄惨案  1937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清晨,日本侵略军100余人从琉璃河出发,向练庄袭来。村民们在老贫农张桂才、刘福等人带动下,手持锨、镐、木棒奋起抵抗。日军小队长当场被打死。日本侵略军兽性大发,用机枪、火炮猛烈轰击张桂才、刘福等人,并将未跑掉的29名老幼妇孺集中到村东老槐树下,用刺刀全部杀死,扔入水塘内,令人目不忍睹。练庄惨案日军共屠杀村民37人。

2、东阳屯惨案  1937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侵华日军由北向南猛扑过来。国民党军队在政府不“抵抗主义”决策下,强迫大军南撤,有7名国民党士兵撤到东阳屯村龙泉寺内,被日军大部队包围。7名士兵以龙泉寺为掩体进行抵抗。东阳屯村民李少田、李少德兄弟俩闻声赶到,手持菜刀、木棒、石头参加搏斗,当时击毙敌人100余人,伤者多人,终因众寡悬殊,7名士兵和村民李少田、李少德最后壮烈牺牲。侵略军遭到惨重打击后,兽性大发,15日凌晨冲进东阳屯,逢人便杀,见房就烧 。发现李二立家菜窖内有避难村民,便打算用烟全部熏死在窖内。村民李大立见此情景,手持铁锨将放烟日军砍翻在地,随后抡起铁锨打伤日军多人,最后壮烈牺牲。侵略军疯狂烧杀至深夜,火光冲天,尸横满街。

侵略军将幸存的男女老幼用铁丝捆绑集中到村民陈振荣家的北屋西屋内。深夜,日军兽兵闯入妇女屋内不分老幼强行糟蹋。凌晨,将两屋村民一串一串扔到猪圈内,有的用刺刀挑死,身带重伤的用木板压住,倒上煤油用火烧。就这样,东阳屯90余名同胞惨死在猪圈内。前后共有138人惨死在敌人屠刀下。

3、柳河营惨案  1937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日军闯进柳河营,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两个日本兵闯进村东头王家,翻箱倒柜,把仅有的5只老母鸡抢走,王老太太上前追赶夺鸡,被日军用刺刀挑死在大街上。王三媳妇正在炕上搂着孩子睡觉,几个日本兵闯进屋,抓起孩子摔在地上,用刺刀乱扎。随后把这位良家妇女糟蹋完了,用刺刀挑死。全村百姓被日军驱赶到杜海如家院子里。日本军官开始讲话。汉奸翻译对大家说:“太君说了,今天皇军从这里路过,要帮助你们建立新秩序,谁家藏着国军,赶快说出来,不说就要杀头。”百姓们谁也不说话。汉奸翻译叫嚷起来,“怎么,你们都不说话呀,难道你们都哑巴了?”王老汉瞪着狗汉奸说:“我不知道谁是国军,我只知道我是中国人。”汉奸翻译气得暴跳如雷,冲着王老汉就是一巴掌,打得王老汉鼻口出血。日本兵把王老汉捆在门旁的明柱上,放出狼狗,把王老汉的衣服和肉撕得稀烂。王老汉仍然破口大骂这群杀人强盗。他的儿子冲出人群,要与日本兵拼命。日本兵举枪就打,王的儿子倒在血泊中。王的儿媳一头向日本兵撞去,被日军捆吊在槐树上,任凭日本兵皮鞭打、刺刀扎,她仍破口大骂,致死不屈。愤怒的群众要与日军拼命。有23人当场被打死,39名青年被捆绑起来,拉到村东,用机枪扫射,惨死在村东大坑旁边。

在柳河营,日本侵略军共杀死村民70多人,烧毁房屋260余间。

4、泽畔惨案  1937年农历八月十三日下午,日本侵略军石墨联队追击撤退的国民党军队,在泽畔村北,遭到26路军辎重营的抵抗,击毙日伪军200多人。

日军占领了泽畔村后,见人便杀。孙毅先和他的母亲刚要出门躲避,迎头碰上一群日本兵,母子二人当场被杀;孙万先、高鹏程和兽医高六先生先后中弹身亡;尚友、尚德兄弟2人躲进了白薯窖,日本兵点燃了垛在薯窖上的谷草,兄弟俩从烟火中爬出来,双双被日本兵用刺刀挑死在院内;崔华想逃,被日本兵追赶到赵广义家,惨死在窗台上;郑有的母亲看到房子起火,呼喊救火,被侵略军残杀在街口;双目失明的赵志先生被日本兵当活靶子打死,暴尸街头。

翌日天明,日本兵继续烧杀抢掠。沈义本家3代6口人全被杀害。躲在村外的崔珍、崔老七见天大亮,想回村,被打死在村口。躲藏在肖征、崔庆昌两家的国民党26军辎重营的12名伤病员,有的被日本兵用刺刀挑开胸膛,内脏流出腹外;有的被日军用铁镐砸得脑浆迸裂……在村外还有8名抗日士兵的尸体。

日本侵略军在泽畔共烧毁房屋200余间,46名百姓和20名国民党军伤病员被杀害,两户人家被杀绝。

抗日战争战事

1、长沟游击战  1937年12月,日军数百人从涿州出动,袭击长沟一带的抗日游击队。华北抗日救国同盟军周文龙部同涿县抗日救国军于振坛部联合袭击日军,击毙日本侵涿大队长田坂中佐。

2、奇袭日军守备队  1938年4月29日是涿县北关庙会最热闹的一天。华北抗日救国同盟军大队长傅德才带领12名手枪队员,身着长衫,头戴礼帽,化装成赶庙会的百姓,由南门进入县城,在人力车夫的配合下,巧妙消灭了日军大生洋行的门卫后,冲进大生洋行日军涿良房守备队部。内住有30多个日本兵,日本驻涿良房守备部队长被傅用枪把击毙。经过一场激烈的白刃格斗,打死日军20多人,傅带领队员完全撤出县城,无一伤亡。

3、宁村“挑帘战”  1944年春,伪警备大队长曾宪章带领300多名伪军直奔宁村抓捕4区领导和武工队队员。敌人将区领导和武工队住宿的堡垒户米永和家团团包围。4区区长陈琳、区武工队队长严占江等5名同志临危不惧,利用“挑帘战”术,突出敌人包围圈,并将伪警备大队长及日本翻译官击毙,缴获手枪两只。

4、前铺伏击战  1944年6月26日早7点多钟,涿县城内日伪军700多人,10多辆汽车、几十辆马车,由伪县长和伪联队长带领,到小马村及东、西城坊一带抢麦子。房涞涿县大队鲁政委带一连人和部分民兵沿途阻击,迫使敌人当天未敢返城,晚上都龟缩到孙家庄村住宿。夜间,县大队不断骚扰敌人。次日清晨敌返城时,县大队分3部埋伏在前铺、后铺、东古邱3个村。当敌人先头部队到达后铺村边时,受到迎头痛击。敌人迅速扑向前铺,企图凭借该村地形对抗,但前铺正是县大队主力阵地,迫使敌人回退,又遭夹击,腹背受敌,阵营大乱。各村的民兵随之而起,敌人到处碰壁,互相乱撞。伪县长从马上掉下来,带部分人狼狈逃往岐沟据点。上午10点战斗结束,共打死打伤日伪军70多名,缴获步枪60多支,缴获大车20多辆,挫败了日伪军的抢麦计划。

5、松林店围歼战  1945年8月15日,八路军冀中军区7旅第7团横扫铁路线的日伪残部。兵分两路,将逃窜到松林店的日伪军团团围住。地方武装和各村的民兵纷纷前去参战。战斗从拂晓开始,激战一昼夜,毙敌150多人,缴获山炮两门,轻、重机枪10挺,步枪300多支,子弹数十箱和一批其它器械。

中共中央迁移北京路宿涿州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是在七届二中全会后从西柏坡迁往北平(今北京),驻进香山。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要离开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告别这里的人民,结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22年的历史。

23日上午11时,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车队出发了。经唐县、保定,3月24日下午4时多,中央机关六七十辆汽车,浩浩荡荡地来到涿县。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中央领导同志,还有董老、林老、徐老、吴老、谢老等首长,都住在涿县城内粉子胡同路北的第四野战军第42军军部(时为天主教堂大院内)。当时负责保卫任务的主要是42军。42军军长吴瑞林和当时中共涞涿县委书记王俊成、公安局长张烁等军地领导负责迎送和接待。他们为中央首长安排了便宴。当时物质条件还很艰苦,他们从北平买来北方罕见的豌豆尖,配鸡蛋下挂面招待各位领导同志,意外地大受欢迎。朱德总司令高兴地说:“二十多年没吃了!”涿县县委书记王俊成向中央首长汇报了涿县近况后,毛泽东指出:百姓关心的,正是我们要办的。工作多,要抓主要的,这就是领导和平建设。同时要求尽快把市场迁回城里来,以便尽快繁荣经济。第二天,即25日凌晨3时,刘亚楼参谋长从北平来到42军军部,迎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进北平,首长和机关的同志们从涿县乘火车北上。

中央首长从涿县换乘火车进入北平时,为保证安全,编为三个列车,每列车8个车皮。**列车挂8节客车厢,坐的是警卫部队和少数干部,车到西直门站下车,然后用卡车将他们送至香山。第二列车挂8节卧车和一节餐车,直开到清华园火车站,毛主席在清华园下车。第三列车挂5节卧车和3节行李车,开到前门车站下车。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中央首长在当天去西苑机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平部队。当日晚毛主席进驻香山**的双清别墅,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几位书记也住进香山。

九、乡土文化

涿州市乡土文化与周边地区大同小异,多是燕赵地区广为流行的传统项目,民间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建国后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艺术形式有戏曲、曲艺、民间花会、民间舞蹈、民间传说(故事)等。除此之外,最具有地方特色、最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品牌文化,当属近些年开发并迅速发展的“三国文化”、“卢氏文化”、“郦氏文化”、“邵氏文化”。

戏曲剧种较多,除**地方特色的横岐调、诗赋弦外,还有河北梆子、京剧、老调、平剧、话剧等诸多剧种。曲艺类有相声、西河大鼓、木板大鼓、竹板书、快板书、单弦,还有涿州**一格的“十不闲”等。民间舞蹈主要有踩高跷、舞龙灯、跑旱船、狮子舞、秧歌舞等。民间花会有竹马会、少林会、大鼓会、杠子会、叉会、打十番、元宵灯会(2001年扩大发展为花灯节)、太平车(小车会)等。可谓丰富多彩,应有尽有。而乡土气息浓厚的有下面几个方面:

元宵灯会  涿州的元宵灯会始于汉、兴于唐,宋代沿之,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涿州八景”之一的“通会灯市”的命名,始于清,民国继之,因坐落在涿州古城南北大街中间的“通会楼”而得名。

涿州灯会规模宏大,北起北关,南至南关,贯穿鼓楼大街。十里长街上有七十二架木制牌坊,重檐喙脊,玲珑古雅。鼓楼大街各路口共搭设灯棚七座,悬挂着圆形、方形、六棱、八角等形态各异的吊灯、纱灯、走马灯、九莲灯,照如白昼,争奇斗艳。各商家店铺也别具匠心,悬制各种彩色招灯,真可谓千姿百态。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白天各种花会表演助兴,入夜满城灯火灿如群星,人声鼎沸,鞭炮齐鸣。登上通会楼,遥望十里长街,火树银花,星球碎挂,千家万户燃烛通宵,可谓热闹非凡。“七七”事变后,“通会灯市”的盛况,只是存留于涿州人民的记忆中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涿州曾举办过一次元宵灯会,庆祝人民翻身解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涿州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于撤县建市前的1984年恢复了中断多年的“通会灯市”活动。后又拓宽了鼓楼大街,兴建了仿古牌楼,灯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的发展,2001年,新世纪的**个春节,中共涿州市委、涿州市人民政府在原“通会灯市”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以灯为媒,宣传涿州,招商引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举办了“中国涿州首届花灯节”,花灯的位置也从鼓楼大街的粉子胡同延伸到了南侧的冠云路,扩展到了东西向的范阳路。从东边的高速路出口至西边的107国道,13里长的范阳路两侧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红灯笼在瑞雪中飘荡,各色灯牌楼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此后又把花灯节的中心挪到了新建的军民共建文化广场。通过举办花灯节,把涿州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

横岐调  横岐调剧目,没有剧本,都是通过演员口传心授的办法,逐代保留下来的,起源于明万历二年,时大清河刘氏兄弟二人逃荒,一个落在高碑店撞河村,另一个落在涿州的南横岐村,由兄弟二人分别在两村传授此调,撞河村定为上四调,曲谱比较简单,只分男女二音。南横岐村为下四调,曲谱比较复杂,分九腔十八调,有倒板、二板、三、五、八腔,生、旦、净、末、丑,各角色又分平调、老调、悲调、反调、反老调、反平调、尖调、狂调、高调等,各调门都分四种唱腔。伴奏以管弦乐四根弦为主,有三弦、二胡、板胡、笙、墨笛;打击乐器有底鼓、璈、钹、大战鼓和大广锣。

解放前,女角色由男演员扮演,用二音假嗓,解放后改为女演员演女角色。演出剧目有《封神演义》、《哪吒闹海》、《天仙配》、《小八义》、《牛郎织女》、《审诰命》、《血泪仇》、《借女吊孝》、《小女婿》、《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等。

横岐调自解放后至“文革”期间,得到省、地、县的重视,经常参加各级演出,多次受表彰。现还保留全部服装完好无缺。最珍贵的是在清朝咸丰年间置买的女莽至今还保存。

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没有演出,使剧团青黄不接,现老演员六十岁以上的占大多数,不能出场的有三分之二,横岐调演出非常困难,到1998年由村里的爱好者们把老演员组织起来演出,不能出场的作指导,同时又吸收了一些男女演员,使横岐调又出现在舞台上演出至今。

横岐调属于涿州**特色的乡土文化,是急需保护和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不闲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对“十不闲”的解释是:清代曲艺种,清康熙时在北京等地流行,原为凤阳花鼓。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十不闲)凤阳妇人歌也”。后渐与莲花落融合,称为“彩扮莲花落”。

十不闲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常以花会面目出现,主要道具是一个架子,上面栓着锣、底鼓、钹等打击乐器,表演时由一人操作,演员手打脚踩,可谓手脚不什闲(一起忙),故称十不闲,又称什不闲。

十不闲起源于明末,流行在清初,除了“围着京门子转”之外,在涿州、房山、大兴、涞水等地广为流传,在清代曾风靡一时,且从民间唱到了朝廷的皇宫之内。民国以后,十不闲在城市日渐衰落,但民间还在传唱,涿州三城村,北京房山石窝村等地建国初期还在唱。2004年涿州市为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派专业人员到三城村,组织老艺人进行表演,并带动一批中青年人学唱十不闲。

诗赋弦  诗赋弦起源于民间鼓子词曲。清光绪初年,直隶宛平县朱家务村曲艺人贾万全(绰号贾三)和张家务落第书生朱广达,两人喜好戏曲,为抵制社会上的五毒(吃喝嫖赌抽),首创“诗赋弦同乐会”。起初根据小说、鼓书段子、民间故事改编戏词,配以唱腔演出生活小戏。后逐步完善发展成为小戏种,唱腔基本属于曲牌联套体。武场以花会的大鼓、大镲为主,开场前打“官通”,文场以三弦、板胡、曲笛伴奏,控制节奏的乐器为“七块板”(即快板书中的竹板)。曲牌共有30个(号称九腔十八调)。初期流行于宛平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逐渐由固安县宫村流行到涿州的西韦坨村等地,并组建有西韦坨诗赋弦剧团。20世纪60年代艺术水平和演唱活动达到高峰,北京市文化部门曾来人采访,并将30多名演员请到北京录音。

20世纪80年代,河北涿州师范学校(现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涿州分校)的杜成娴老师对十不闲和诗赋弦进行过详细的调查采访,并于1988年出版了一本调查采访专集《十不闲与诗赋弦》,对这两种形式的民间文化艺术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十不闲和诗赋弦也是亟待保护和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对这些乡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已迫在眉睫。

   2007年12月,经保定市政府批准,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并公布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涿州的通会灯市、横岐调、十不闲名列其中。

三国文化、卢氏文化、郦氏文化  邵氏文化  涿州是**三国人物刘备、张飞的故里,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地方;是“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的卢植的故里;是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故乡;是**哲学家、理学家、易学家、思想家、史学家和诗人邵雍的故里。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涿州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具有涿州特色的三国文化、卢氏文化、郦氏文化、邵雍文化的发展将会大大提高城市的品味和档次,有力地推动涿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而抓住当前大好时机,加快了对这几个文化品牌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取得了显著成就和非常好的效果。

涿州市地名文化,涵盖了涿州地域文化的全貌,是燕赵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大力弘扬涿州地域传统文化,打造系列文化品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建设京南文化生态型城市。市民政局组织专门班子,以“弘扬涿州历史文化”为主题,对城市街巷、居民区、建筑物等各类地名进行规划,以展现“千年古县”风采,提升城市形象。

2005年10月,涿州市被评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重点保护对象。


会员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